時間:2019-02-26 瀏覽:次 來自:
一、德國投資環境
1.近年經濟發展情況。與歐盟普遍出現經濟疲軟不同,近幾年德國經濟處于一個表現相對強勁的階段。2012-2013年德國經濟增長率分別達到2.2%和2.7%。
其中2013年,德國GDP總額為27376億歐元,人均GDP為33918歐元。貨物進出口額為26409億美元,其中出口14530億美元,進口11879億美元,貿易順差2651億美元。
德國是世界上僅次于中國的第二大出口國,其經濟的全球化程度很高,與世界經濟的交織程度比許多其他國家更加緊密,超過1/4的歐元是在商品和服務出口中賺到的,超過1/5的勞動崗位依賴于對外貿易。
1.德國最重要的經濟中心是魯爾區(向高科技和服務中心轉型中的工業區)、慕尼黑大區、斯圖加特大區(高科技、汽車)、萊茵-內卡地區(化學)、美因河畔法蘭克福(金融)、科隆、漢堡(港口、空中客車飛機制造、傳媒)、柏林和萊比錫。
①2017年德國外貿更加有活力,從出口商品結構看,汽車及零部件依然是德國最大出口商品,出口額為2344億歐元,增長9.7%,其次是機械設備、化工產品。從進口商品結構看,汽車及零部件也是德國最大進口商品,進口額為1146億歐元,增長8.0%,
②其次是數據處理、電子、光學產品和機械設備。順差最大的商品為汽車及零部件,為1198億歐元,其次是機械設備、化工產品,逆差最大商品為原油、天然氣和農產品。2017年德國失業率連續第四年下降,就業人數4430萬,為兩德統一以來最高水平。
2.資源儲備和基礎設施。德國屬于自然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在工業原料和能源方面主要依靠進口。礦物原料(鋼、鋁土礦、錳、磷酸、鎢和錫)對外國的依賴特別大。
①德國擁有少量鐵礦和石油,天然氣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可以由國內滿足,硬煤、褐煤、鉀鹽的貯量較豐富,德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褐煤生產國。
②德國的能源主要來源于化石燃料,其次是核電、類似生物質能的可再生能源(木材和生物燃料)、風能、水能和太陽能。
③德國的交通基礎設施在歐洲可謂首屈一指:從長度來講,德國高速公路、鐵路和水路里程均居歐洲首位。德國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美國和中國。為了有效使用和連接各類運④輸手段,德國有5000個火車站和1200個水運港口,包括海港和內河港口。
⑤此外還有60余個物流樞紐成為公路、鐵路或水路等不同運輸方式的連接點,促進了這些運輸方式間的有效互通。
3.支柱和重點行業。截至2013年,德國三大產業比重分別為0.86%、30.71%和68.43%,金融危機以后德國進行了第四次產業結構調整,其主要著眼于對高端制造業、高附加值產業及新興產業的發展,通過對產業結構的調整促
進了德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就業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德國經濟之所以能持續穩定健康發展,關鍵在于德國堅持發展實體經濟和生產性服務業。汽車和汽車配件工業、機械設備制造、化工制藥業和電子電器是德國傳統四大支柱產業,部分重點產業國際競爭力極強,如機械制造業僅次于美國,特別是汽車制造業;電子電器工業和化工業也是德國的支柱產業。
二、德國投資政策
1.投資門檻
外國資本在德國投資原則上無限制,與本國投資者享受同等國民待遇。德國對赴德投資者給予法律保護和政策鼓勵,對外資的市場準入條件基本與德國內資企業一樣,允許德國投資者進入的領域一般對外國投資者也不限制。
隨著德國私有化進程的發展,原來禁止投資者進入的領域如水電供應、基礎設施、能源、醫藥等領域現在也已對境內外投資者放開,但須對投資者個人能力、經濟實力和技術能力等方面進行調查,對投資項目進行審批。目前德國明確禁止投資者進入的領域只有建設和經營核電站及核垃圾處理項目。
德國認為,對限制外資進入的領域沒有必要制定限制政策和采取措施,只是在審批過程中按有關規定對不允許的項目不予受理就可達到限制的目的。另外,在德國從事某種手工業經營活動,需要投資者具備相應的技師證,或者投資者需雇傭擁有技師證的人員擔任企業領導。
2.投資吸引力
在德國,外國投資者除了在資本市場準入方面不受限制外,還可以和本國投資者一樣享受歐盟和德國制定的多達600多種的促進投資措施。促進企業在德投資的措施主要分為以下三個層面:
a.首先是歐盟層面。歐盟主要通過向成員國提供歐盟結構基金,促進有關地區的企業投資活動。
b.其次是聯邦層面,改善地區經濟結構公共任務是德國地區政策的核心工具,同時也是德國最重要的投資促進措施。
c.最后是聯邦州層面。德國各聯邦州政府除了負責部分歐盟(如歐盟結構基金)和聯邦政府的經濟促進措施(如“改善地區經濟結構公共任務”)外,還根據本州的具體經濟發展狀況和實際需要制定多項政策和措施,如籌措本州自有專項資金,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3.投資退出政策
企業的投資退出基本分為三種方式:首次公開發行(IPO)、出售、解散清算。以上三種方式進行投資退出中,IPO受IPO費用、企業規模、證券市場、限制出售條款等因素影響,即使是德國本土企業采用該種方式進行投資退出的也極少。出售是指企業由其他公司收購,沒有規模限制可以100%退出,是大部分企業采用的方式。解散清算是在法律規定的情形下,由企業清償債務后的剩余資產按股東股份比例進行分配,這種情形多涉及破產清算。
三、投資注意事項
1.政治穩定性
①歐洲民粹主義抬頭會導致德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上升。歐洲民粹主義已成為一種世界政治現象,其突出特點是鮮明地呈現反全球化、反自由貿易與反外來移民的傾向。對中歐關系來說,歐洲民粹主義的普遍興起,無疑不利于中國在歐洲的貿易與投資發展,貿易摩擦不可避免。
②民粹主義政黨將在德邦議院中擁有席位。反移民、反伊斯蘭、反歐洲一體化的選擇黨成為德國第三大黨,成為二戰后首個進入聯邦議院的右翼民粹主義政黨。
2.社會治安
近年來,德國社會治安每況愈下,各種刑事案件頻發,民眾的不安全感在與日俱增,甚至有很多人購買所謂的“小槍”用以防身。
3.外國人政策
①外國投資者享受國民待遇。德國并未對外資進入制定專門限制政策和措施,但對某些特殊行業的投資項目需要進行審批。
②勞務糾紛解決機制。德國勞務糾紛解決機制主要靠勞動法院訴訟、協調委員會裁決解決、以集體行動處理勞務糾紛。
4.勞動力制約因素
①德國就業市場增長穩健。德國經濟增長穩健,因此也提振了用人需求。
②德國工會對中資企業的挑戰。工會是德國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因素,中國企業投資德國可能面臨處理工會關系的挑戰。中國企業投資德國在用工方面應嚴格遵守德國法律法規中關于勞資協定、職工權益等方面的規定,依法簽訂勞工合同。
③德國勞動力成本較高。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6年德國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勞動力成本為每工時33.4歐元,位列歐盟國家第七位,高于歐盟平均水平(25.7歐元)30%,2017年,德國私營部門的雇主平均每小時支付34.50歐元,在所有歐盟成員國內排名第六。
5.經濟風險
①通貨膨脹開始穩步上升。
②外匯管制風險較低。
③德國信用評級仍保持優秀。評級機構穆迪發表報告,確認德國
AAA頂級信用評級,展望維持穩定。
④金融經濟風險。目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仍在蔓延,德國作為歐盟和歐元區的領導者,不僅自身經濟發展受到歐債危機的負面影響,而且還必須承擔領導責任,對出現問題的歐元區和其他歐盟國家進行救助。
6.影響投資的其他風險
①德國政府對核心技術企業的保護
②德國失業率對外企的影響。雖然外資企業在德國理論上享受完全的國民待遇,但當外資項目有可能直接或間接地增加德國失業時,外國企業往往會在簽證、居留、雇工、資質、標準、納稅、保險、反不正當競爭等方面遇到一定的困難。
③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德國商標權、專利權須登記取得,著作權無須登記即可獲得。
上一篇:德國公司的稅務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