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彌漫的不確定性,對部分人來說是風險隱患,而對另一部分人來說,被低估的資產,意味著難得的投資機遇。
尤其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引導下,中國的民營企業,在海外市場的表現愈發活躍,其中,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民投)也著手在海外布局。
9月10日,中民投副總裁陳國鋼在接受騰訊財經專訪時表示,“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給民營企業帶來很大的機遇。在他看來,中國民營企業“抱團”出海投資,能夠有效抵御風險,并能互相取長補短。
★民營企業走出去需抱團
機遇擺在民營企業面前,接下來,怎么走出去?在哪個領域走出去?就成為民營企業要面臨的問題。
陳國鋼稱,過去三十年間,民營企業發展較快,在家門口發展快,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但是要走出國門謀求發展,在法律、文化、語言各方面都會受到挑戰。所以如何走出去、怎樣提高抗風險能力,融資渠道如何拓展,如何以全球思維來考慮問題,都是民營企業面臨的挑戰。
他認為,如果民營企業單獨走出去,就像大海里面的小舢板或小帆船,抵御風險能力較差。而中民投作為中國民營企業資源的整合者,可以提供一個民營企業集聚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走出去,民營企業能夠互相取長補短、彼此扶持。
在國家推行“一帶一路”戰略的背景下,中民投從中看到了新的投資機會。
“海上絲綢之路這條線,第一選擇是印尼。” 首先印尼自然資源比較豐富,比如水資源和礦產資源。其次,印尼政府鼓勵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同時考慮到,生態環境、勞動力成本、人口環境,以及國家文化的關系,印尼各方面的綜合評價,比較符合中民投的標準。
在選定了投資區域后,投資什么,是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陳國鋼稱,中民投圍繞“一帶一路”戰略的海外投資,以制造業為主,這與中民投的股東屬性有密切的相關性。
鑒于股東的需求,中民投擬投資50億美元,在印尼建設工業園區,目的是創建一個平臺,讓中國的民營企業在海外施展所長。對中民投的股東來說,如果能在印尼當地投產,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稟賦,并形成生產力,這將大大降低運輸成本和人力成本。與此同時,中民投在歐洲和美國也有所布局,希望借此獲得更多的金融支持和信息渠道。
★多元化方式抵御海外風險
不過,即使中國民營企業抱團取暖,仍無法完全抹消,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帶來的影響。
陳國鋼指出,匯率的波動、文化的差異,是他關注的兩個主要風險。
對于匯率風險,中民投已采取了一些規避手段。比如說工業園建立以后,中國的信用保險公司,將對工業園區評級,以便對投資企業進行信用擔保和投資風險的擔保。同時,融資渠道盡可能多元化,并通過匯率的互換來進行保值。
陳國鋼稱,目前中民投海外投資的資金,主要通過自有資金+海外融資+全球合作伙伴等方式來解決。“剛剛發了3億美元的債,就是在逐步解決這個問題。”
在應對文化差異方面,中民投希望借助全球化的人才戰略,來解決這一問題。中民投還在成立了全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會的成員包括前歐盟主席、前法國總理,目前正在積極邀請前印尼總統加入該咨詢委員會。
陳國鋼認為,有這樣的成員入駐,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規避了很多文化、外交上的麻煩。
“我們大部分人,在海外都有工作經驗,比如有投行經驗、大企業工作經驗。”陳國鋼表示,中民投管理人員從全球招募,具備國際化思維,所以在思維、人才全球化、咨詢團隊全球化方面的優勢,使得中民投在海外選擇投資項目時,有廣闊的思路提高投資成功率,能有效降低風險。
不過中民投并非沒有自己的煩惱。陳國鋼稱,目前中民投面臨的一個挑戰是,平臺比較新,海外知名度有待提高。因此在融資渠道上,仍有局限性。“畢竟,銀行需要有以多年的企業營運記錄,作為融資參考。”陳國鋼認為,這種不足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得到改善。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馳名商標的行政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