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進入多事之秋,全行業風聲鶴唳、紛紛與出事平臺瞥清關系之際,最近又傳出消息:多個地方的專項整治已全面鋪開,其中北京將對P2P分類整治。嚴管之下,諸多網貸平臺將面臨“生死劫”。
“雖然盛夏即將到來,但最近很多互金的從業者卻覺得寒氣襲人,很多高管說現在常常夜不能寐,見到警察就有些緊張。”這個時候,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中國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在承認互聯網金融面臨的問題同時也在為行業發展吶喊,他認為,初心是普惠金融的互聯網金融不但不會夭折,經歷整治后還會迎來發展的“黃金十年”。
在傳統金融領域深耕17年的曹國嶺,兩周前剛剛轉任互聯網金融企業善林金融總裁,在5月22日由中國經濟報刊協會主辦的“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研討會”上,面對媒體記者,他不但不避諱善林金融自身存在的問題,還以善林為例呼吁:互金把資金投向實體經濟中才有未來。在上述研討會上,行業協會、媒體、專家學者、金融企業聯合將牽頭籌建互聯網金融媒體聯盟,共同為互金行業發展清障。
★誰玩壞了P2P?
黃震對目前大眾對互聯網金融的誤解頗為不平,他稱,一些平臺打著互聯網金融名義,但是并非真正的互聯網金融,其實是金融詐騙或者非法集資,這些臟水都潑向了互聯網金融。
據悉,互聯網金融從正規金融領域轉戰到民間金融是2003年,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出現了電子支付,如支付寶、易寶支付等等;所以互聯網金融是從電商領域中孵化出進入民間領域的以支付為基石發展起來的,后來P2P眾籌2007年在中國出現,但是技術很初級。
“P2P不是互聯網金融的主流,現在很多人一講P2P好像就是代表著全部的互聯網金融,根據去年央行牽頭十部委發布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互聯網金融包括網絡銀行、互聯網保險、互聯網基金、互聯網消費金融,還有第三方支付、P2P、眾籌等;所以不要簡單地把P2P等同于互聯網金融,更不能把偽P2P等同于P2P。”黃震稱。
曹國嶺也表示,“泛亞”、“e租寶”等事件確實很惡劣,影響了這個行業的發展,但是不代表整個互金的現狀。不過,據人民大學研究員高連奎介紹,被誤解也不是偶然,互聯網金融里,P2P一家獨大,P2P占比高達90%,其他的小到都可以忽略不計。
那么,新興技術加資本趨勢合力誕生的P2P是如何被玩壞的呢?除了目前從業人員良莠不齊、投資者貪婪成性、監管不力等原因,長期研究宏觀經濟走勢的高連奎答案非常明確:互金問題的根本在于宏觀經濟疲弱和貨幣政策高存準率,“說到底,互聯網金融也是一個受害者”。
互聯網發展20多年后的2013年,P2P突然爆發。這在高連奎看來,跟當時的貨幣政策關,上一輪的貨幣緊縮,存準金一路提到21%,企業貸不到款,只能去民間高利率找錢;然而,企業又很難承擔這種高利率,結果就是讓互聯網金融成了一錘子買賣。“對于P2P而言,成也貨幣政策,敗也貨幣政策。”高連奎稱。
“如果宏觀經濟擺脫不了簫條,企業沒有改善的話,P2P春天也不會到來;因為P2P盈利最終來源于企業,企業的盈利來源于經濟周期。”高連奎認為,把P2P逼上梁山的客觀原因是經濟大環境。
★速死還是重生?
野蠻生長、問題爆發之后,互聯網金融必然走向嚴格監管,紅線越來越清晰,生還是死,成了無法回避的話題。
“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才剛剛起步,大潮初起,遠沒到消亡時候。”黃震面對記者駁斥了“失敗論和替代論”。他說,互聯網金融作為一個全球性的浪潮,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雖還有待時間的檢驗和完善,但決不會夭折。“3年前,互聯網金融幾乎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代表,大家趨之若鶩,今天為什么急急忙忙要拋棄它?”
在黃震看來,互聯網金融的目標還遠遠沒有實現,要回到初心,互金的初心是普惠金融。過去3年有一個小高潮,是發展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的高潮正在醞釀中,第三階段可能會更長。“3年前我就判斷互聯網金融發展至少會有十年的黃金發展期。”
那么,互金行業尤其是P2P如何才能重生呢?黃震認為,必須加大對金融消費者、投資者的教育,讓他們成為有金融常識、回歸理性的投資者和消費者;另外,還要加大技術創新,監管理念、思維和模式也要跟上變革的腳步。
“互聯網金融千亂萬亂核心就是一點,即虛假項目問題。解決虛假項目應該借鑒基金管理的模式,搞產品備案,一個項目融資超過100萬元就要備案,這樣資金池、高利率等備受詬病的問題,基本上都解決了。”高連奎對記者分析稱。他甚至認為,P2P跑路頻發,更多的是P2P行業在這種宏觀經濟形勢和這種管理下必然會出現的現象,因為經濟簫條期根本沒有辦法覆蓋它的成本和風險,“強制性的監管制度必須出臺”。
曹國嶺對行業的認知同樣深刻:“零容忍打擊非法集資是好事,把一些創業初心想歪的人清除出去,互聯網金融才有未來。善林有其自己內部的一些問題,關鍵是他知道整改,他的初心就是想回饋社會,想做一個健康的企業,我們為什么不去支持?”
“新技術革命驅動下的這場金融創新,要允許試錯,同時要及時糾錯和支持它改錯,這樣最終才可能實現普惠民生的目的。”黃震說。
上一篇:注冊制:應尊重投資者財產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