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由海航云商承辦的“2016‘互聯網+’時代下的跨境貿易生態圈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作為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京交會”)的一部分,本次研討會以“融合、共生、演變”為主題,旨在通過企業、政府、學界多方的腦力激蕩,深入討論互聯網+時代下的跨境貿易生態創新。
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副主任付誠、北京市順義區副區長李向英、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互聯金融研究中心秘書長伍旭川、對外經貿大學教授王健、海航云商董事長徐志豪等出席了此次盛會。
★產業合作是關鍵
海航云商董事長徐志豪表示,隨著互聯網技術對跨境貿易產業的深入滲透,傳統外貿中流程長、效率低、融資難等老大難問題將會被逐一解決,外貿經濟將迎來一個新的“黃金十年”。
但他同時也表示,跨境電商市場雖然大有可為,但任何一家企業都很難面面俱到,找準定位、聚焦發展、產業合作才是發展之道。“作為海航集團旗下大型新金融創新平臺,海航云商依托集團在物流,尤其是跨境物流方面的資源優勢,結合自身在支付、大數據、征信等新金融基礎設施領域的能力,明確了‘進出口供應鏈綜合服務提供商’這一定位。”徐志豪表示,“通過搭建服務于中小跨境電商企業的B2B平臺,形成一個完整的跨境貿易生態產業鏈,為中小貿易企業提供貨源、物流、倉儲、通關、退稅、融資一站式的供應鏈服務。”“跨境電商初期主要服務于進口,未來會逐步做一部分出口。外綜平臺主要為中小企業做出口通關,一體化服務,以此達到我們在外貿過程中快速解決供應鏈金融問題。”徐志豪說。
談及外貿發展就繞不開國家層面的一系列創新性舉措,從“一帶一路”到促進外貿發展“十四條意見”,我國以制造業為首的實體經濟、特別是外貿型企業發展迎來歷史性機遇。截至2015年底,我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貿易額約占進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一,投資建設的相關境外經貿合作區已經超過50個。
★中小企業呼喚普惠貿易
伴隨著中國跨境電商產業的迅速發展,相應的生態系統和規則體系也在不但完善,普惠貿易的發展更是讓不少中小企業和相對弱勢群體也參與到了全球貿易當中,而這顯然需要貿易監管更加合理化、科學化。
對外經貿大學教授、國際商務研究中心主任王健對此表示:“貿易監管今后可在很多方面進一步完善,包括做好貿易平衡,不僅要出也要進,給消費者更多的選擇;不再區分個人物品和貨物,實行統一稅制;建立國際貿易規則等,”王健還特別指出跨境貿易服務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值得重視,比如海航云商這種提供物流、報關、退稅、結匯等服務的中間平臺不僅可以讓中小企業享受到更快、更便利的外貿服務,通過在線交易數據,政府也更容易進行貿易監管,防范風險。
作為打造跨境貿易生態產業鏈的一部分,研討會期間,海航云商還分別與中商國能、武漢愛融、深圳前海航交所、中華網等4家重要合作伙伴進行了項目簽約,將在新金融平臺、大數據、支付包括跨境支付等領域與各方展開深入合作,更好地響應國家“一帶一路”頂層戰略,發揮跨境供應鏈金融優勢,融合全球資源,從而促進互聯網+新生態圈的形成。
上一篇:中國公民在海外“藏”了多少錢
下一篇:國家外匯管理局:簡化個人換匯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