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貿易區不是新興事物,但也并非所有“置身其中”的企業都能夠了解并熟練利用其帶來的政策便利。不過令人欣喜的是,近些年隨著中國政府在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概念下大力推動自由貿易區建設,已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了解并能夠很好地利用自貿協定為自身發展帶來便利。
普華永道最新發布的《中國海關與國際貿易事務籌劃——2016年最佳實踐操作調研》(下稱《報告》)顯示,最大程度利用自由貿易協定已成為2016年中國企業考量降低關稅成本的首選策略。
★降關稅成本首選策略
《報告》所選數據來自超過400家在中國注冊的企業,其中40%參與受訪的企業為貿易分銷型企業,30%為生產型企業,另有30%兼具兩種業務。受訪企業遍及工業、汽車、化工、科技通信、零售和快速消費品、生命科學等行業。
調查結果顯示,85%的受訪企業表示已經利用自由貿易協定并享受優惠稅率,而2014年與2015年這一比例分別為52%與67%。還有1/3的受訪企業稱2016年在企業戰略計劃中,最大程度利用自由貿易協定是他們考量降低關稅成本的首選策略。
而對于已經達成的多邊和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使用程度調查顯示,25%的企業正在利用中國一東盟自貿協定、22%的企業正在或將要利用中國一韓國自貿協定?!秷蟾妗贩Q,近年來,中國政府出臺數項改革措施實現跨境貿易領域的簡政放權。匯總征稅業務在全國海關的推廣提高了企業的通關效率及資金的使用效率,同時降低了物流倉儲成本。2015年正式啟動的企業信用認證體系轉換以及全國海關重點推進的區域通關一體化項目,都為企業通過提升自身貿易合規水平和通關效率奠定了基礎。約有56%的受訪企業表示已經參加或計劃參加長江經濟帶區域通關一體化。
另外,調查結果還顯示,在2015年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的檢驗檢疫貿易便利化政策中,44%的企業認為“檢驗檢疫通關無紙化”最為重要。另外,中轉貨物產地來源證管理和商檢第三方檢驗結果采信也受到企業重視。
★還有更多利好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中國企業對自貿協定的理解程度正愈發提高。
普華永道中國國際貿易服務合伙人鞠淑真表示,2015年對于中國進出口貿易來說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形勢嚴峻復雜,下行壓力加大。在此背景下,中國海關和商檢繼續深化各項貿易便利化試點措施,使進出口企業能從中獲益。隨著天津、福建和廣東三個新設自貿試驗區的正式掛牌,更多貿易便利化措施正在更多地方復制推廣。另一方面,中國企業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積極主動地采取措施,以期通過提高貿易合規水平來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供應鏈成本。
然而這仍只是“開始”,在自貿協定項下,還有更多的利好有待企業開發利用。
比如《報告》進行的調查結果就顯示,在利用自由貿易協定進口產品時,出口國與進口國對商品海關歸類存在不一致(36%)、無法滿足直接運輸條件(19%)等,會對企業利用自由貿易協定享受優惠稅率產生影響。
對此,普華永道中國國際貿易服務總監吳俊杰的建議是,過去十幾年間,中國在建立多邊和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網絡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隨著中韓和中澳自貿協定的生效,該自貿協定網絡預計將在中短期內迅速擴張。企業在利用自貿協定節省關稅成本的同時,應通過評估原產地規則和進口交易的成交條件,與海關一起尋求長期有效的自貿協定解決方案。
上一篇:中醫藥貿易迎全新機遇
下一篇:國務院14舉措:力促外貿回穩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