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從2011年的萌芽期到2014年的爆發期,火起來的“微商”正逐步走向行業規范化。據預測,今年移動購物在整體網上零售中所占比例預計將達40%。
朋友圈里最讓人想屏蔽的“曬娃”和“代購”雖然廣受爭議,但卻生機勃勃。拿后者來說,無論是賣面膜的還是倒騰假包的,別羞澀,你總有一兩個這樣的朋友。這說的是微觀,從宏觀上,近日一組數據統計顯示,中國微商從業人數達1007萬人 市場規模960億元。“微商”已經逐漸從朋友圈,擴展到QQ空間、微博、易信、來往、陌陌、博客、論壇等網絡社交空間。
自2013年開始,微商生態圈逐漸形成,包括微品、微店、微商團隊、微商平臺、微服務,并且擴展到微商業模式、微創業等等。有專家認為,電子商務行業呈現出的移動化、模塊化、碎片化三大發展方向,正相應形成了微商的三類模式。所以其進一步爆發性增長是在情理之中,但也有專家認為微商監管存在嚴重漏洞,生態混亂,不看好其長線發展前景。
互聯網專家洪波說,賣家的身份核實問題,信用問題,售后服務問題,如果沒有基礎的平臺去提供這些基礎的服務的話單純靠在微信上在朋友圈里,發一個商品的圖片就去向用戶購買我覺得這個風險大,我不認為這個模式有什么真正的前景。
目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只規定了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的責任,并未就碎片化工具提供者的責任作出專門規定。碎片化的工具提供者應完善用戶風險提示制度,暢通用戶舉報渠道。在對惡意網址進行攔截與提示的同時,碎片化的工具提供者要配合政府部門,探索共建長效治理機制。來源:央廣網
上一篇:移民新加坡 需知的九個生活常識